教師是幼兒園最寶貴的人力資源,教師發(fā)展也是所有幼兒園都致力實現(xiàn)的目標。但在幼兒園中,每位教師的工作年限、教育教學經(jīng)驗及發(fā)展所面臨的問題都不一樣。如何讓每位教師都能發(fā)出自己的聲音,取得快速成長?
為支持教師的個性化、專業(yè)化發(fā)展,根據(jù)不同類型教師的不同需求,我們摒棄了傳統(tǒng)教研活動規(guī)模大、內容統(tǒng)一、步調一致的“大一統(tǒng)”方式,在教研中為不同類型的教師確立不同的成長目標與路徑,同時發(fā)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。我們將這種教研方式叫作“火炬式”教研。
“火炬式”教研,主要是通過對差異化的教研主體進行教研內容和方式的區(qū)分,探索將園本教研和日常工作有機結合,將“師徒制”利用起來,開展貼近工作實踐、解決實際問題的教研改革。
分類確立教師發(fā)展目標
我們根據(jù)教師的教齡和專業(yè)水平,將幼兒園的教師分成新手型、骨干型、成熟型三個不同梯隊的教研主體。其中教齡1—3年的為新手型教師、3—10年為骨干型教師,10年教齡以上為成熟型教師。其中骨干型教師由年級組長、學科組長等骨干教師組成,不僅要提升自身能力,還要指導新手型教師成長;成熟型教師由業(yè)務園長和其他高級教師組成,匯集了教壇新秀、市級名師和教學比武能手等,他們承擔著指導、引領作用,又兼顧自身專業(yè)素養(yǎng)的提升。
新手型教師教學經(jīng)驗不足,在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上需要學習提高。針對新手型教師,我園一般以“沙龍”形式輪流組織教研,讓他們分享自己在教研中的心得或困惑,大家相互交流,總結經(jīng)驗。比如,邵怡璇老師教齡只有一年,針對她開展的小班半日活動,教研組進行觀摩和教研沙龍。然后,教師們圍繞晨檢、早操、如廁、集體教學、區(qū)域游戲等開展交流,總結出普適性的半日活動組織經(jīng)驗和方法,供邵老師這樣的新教師借鑒。
骨干型教師教學經(jīng)驗有所積累,但仍需不斷提升,尤其要提升游戲觀察能力。所以骨干型教師更需要通過教學展示、課例研磨不斷提升自己。
比如,中班教研組長瞿麗楠教學經(jīng)驗已日漸豐富,且在教學方面也有獨到思考。通過“火炬式”教研,她主動向成熟型教師學習,又積極指導新手型教師,通過定期開展課例研磨、項目活動匯報等方式提升自己。
成熟型教師要打破專業(yè)發(fā)展瓶頸,在形成穩(wěn)定的教學風格后繼續(xù)創(chuàng)新,故成熟型教師更要爭做反思型教師。
比如,蔡蔓倩是成熟型教師的典型代表,她時常浸潤到組員班里,跟進項目課程,了解大家的教研學習情況。在這個過程中,她通過不斷反思,自身經(jīng)驗得到梳理和重構,以往的經(jīng)驗也得到了深化。
自下而上尋找真問題
只有在教學實踐中做到反思常態(tài)化,教師才能突破成長藩籬。在“火炬式”教研過程中,我們始終堅持“自下而上”尋找問題的教研路徑,倡導教師在實踐中提煉有價值的問題,樹立問題意識。再通過實踐中的運用嘗試解決問題、梳理經(jīng)驗,使園本教研和教師的困惑不再是兩條“平行線”。
教研的第一步,就是幫助教師梳理來自實踐的困惑,我們通過“研討會”等方式自下而上提煉問題。為解決一些教師在實踐中的困惑,每次研討會我們都根據(jù)教師的需要,設立一些更有針對性的研討主題。
如在大班年級組開展“如何讓孩子愛上繪本閱讀”專題研討;針對新手型教師活動調控能力不夠的問題,開展“如何處理預設與生成”專題研討。在研討會中教師們取長補短,根據(jù)學情與教學狀況,研制出適合自己的活動方案。
在自下而上明確問題了解教師需要后,我們還會主動邀請專業(yè)人員或在某些方面有獨特經(jīng)驗的教師為其他教師“充電”,讓教師主動吸取養(yǎng)分,使理論學習與實踐真正融合起來。
多種形式助推有效教研
在“火炬式”教研中,成熟型教師擔任“傳遞者”,骨干型教師和新手型教師是“火炬接力者”。在教研過程中,教師通過“一課三研”“師徒結對”等形式開展活動,切實解決實踐中的難題。
以新手型教師的“一課三研”為例。參研教師分組開展“科學分析,規(guī)范教學—集思廣益,診斷開方—以研促教,打磨課堂”模式的“一課三研”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鼓勵新老結對,讓年輕教師向師傅及有經(jīng)驗的教師請教,包括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、每一句提問等。與此同時,我們還開展形式多樣的非組織化觀摩,包括隨堂聽課、互相聽課、現(xiàn)場診斷等,為教師們提供交流意見和看法的契機。
本學期,我們將游戲中的觀察與分析作為教研重點,副園長蔡曼倩率先圍繞游戲教研開展專題講座。作為成熟型教師,蔡老師用前瞻性的教育理念,不斷引領新手型教師成長。
“記得我們看的第一個游戲案例是沙水視頻,教研組帶我們聚焦游戲中的真問題,碰撞游戲中的真發(fā)現(xiàn),積極引發(fā)我們對游戲背后教育價值的深度思考。”教師葉曉梅表示,在一次又一次打磨游戲的過程中,大家通過觀察、討論與反復調整,最后進行分享交流。這一系列“復盤”式的教研方法,引領著大家相互學習、共享經(jīng)驗。
“師傅來示范,徒弟模仿秀”,也是“火炬式”教研的一大特色。骨干型教師與新手型教師結對,在游戲案例研磨中,師傅示范,徒弟模仿,共同進步。
“我主要關注師傅在游戲中看到了什么細節(jié),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策略支持孩子的成長。”作為徒弟的瞿麗楠說,她在游戲研磨中,也開始模仿師傅葉曉梅的觀察解讀方式,來解讀孩子的游戲。
師徒結對不僅提升了新手型教師的教學能力,也讓骨干型教師吸收了新鮮的教育理念,兩種教研主體碰撞交流,教學相長共同進步。
通過“火炬式”教研,幼兒園的教師們用接力的形式傳承著“責任、自信、理解、扶持”的團隊精神,同時這種教研方式也真正將教師帶入了成長的快車道。
(作者單位系浙江省東陽市實驗幼兒園)
作者:沈群英 盧瀟靈
《中國教育報》2021年10月31日第2版 版名:學前周刊·管理